当前位置:泰博医疗 > 泰博医疗 > 行业新闻 >

灰黄霉素价格倒挂 难改外销热情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1-09 转至微博:

  医药网1月7日讯 “灰黄霉素的出口效益并不理想。2014年9月,我国出口灰黄霉素原料药均价仅46美元/公斤,而内销价格反而达到每公斤560元人民币,从而形成了‘内外销价格倒挂’的现象”
 
  灰黄霉素为国外厂商开发的第一代抗皮肤真菌病药物,在20世纪60年代上市,曾被国际药学界誉为是对付真菌病的一大里程碑重大药物。经过几十年的长足发展,我国灰黄霉素总产能已扩大至1000吨左右,稳居世界第一。虽然灰黄霉素是一只开发上市时间已有半个多世纪的老药,但在国际市场上仍有稳定的销路。
 
  产能已成规模
 
  早在20世纪30年代末,西方研究人员就已经在链霉菌的发酵液中分离出灰黄霉素并鉴定了其化学结构,但直到50年代初,研究人员才在实验室里合成出少量灰黄霉素样品。随着发酵法生产灰黄霉素技术的成熟,该产品终于在60年代首先在欧洲国家上市,由于当时非常缺乏抗真菌抗生素,故刚上市之初,灰黄霉素制剂价格极其昂贵,每支灰黄霉素软膏的价格要卖10美元。
 
  1984年,Orthoneutrogena公司首先将灰黄霉素混悬液推出美国市场,主要用于治疗体癣和头皮癣等。在我国香港和东南亚等湿热带地区(国家),灰黄霉素外用制剂主要用于治疗发病率较高的足癣(俗称“香港脚”),并对甲癣(灰指甲)等棘手感染性疾病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我国科研人员研发灰黄霉素的时间几乎与发达国家同步。据国内媒体报道,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科院抗生素研究所已在实验室里试制成功第一批国产灰黄霉素样品。1973年,福建师范大学生物工程研究所在厦门附近土壤里采集到灰黄霉素的菌种,并实现了灰黄霉素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随着国内各微生物研究所对灰黄霉素高产菌种的选育工作不断获得进展,我国灰黄霉素产量开始突飞猛进,目前其发酵技术已居国际领先地位,无论产品成本还是销售价格均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由此,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灰黄霉素生产国与出口国,总产量与出口量分别保持在600吨和250吨左右。
 
  虽然在过去30年里,国外厂商不断开发出多只抗真菌新药,如咪康唑、酮康唑、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等,但灰黄霉素这只抗真菌老药的销量却并未像其它抗生素那样不断下滑,相反,始终稳据皮肤抗真菌药物销量榜的前列。分析其原因是,尽管灰黄霉素作为口服制剂有一定的肾毒性,但作为外用制剂则较为安全。更主要的是,随着我国灰黄霉素产量的急速扩大,其价格现在已达到“平民化”,能被广大工薪阶层病人所承受,这也是灰黄霉素至今仍有市场的重要原因。
 
  据悉,即使在欧洲和美国,灰黄霉素外用制剂仍为治疗体癣或足癣的首选药物。尤其在气候湿热的东南亚国家,因灰黄霉素制剂价格便宜,故更受当地医生和病人的欢迎。
 
  迎接竞品挑战
 
  经过几十年的长足发展,我国灰黄霉素总产能已扩大至1000吨左右(实际产量估计在650~700吨,包含众多化工厂的产量),稳居世界第一。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我国约有十几家企业在生产灰黄霉素原料药,但多数为医药化工企业。在医药行业里,灰黄霉素原料药产量最大的3家企业依次为:内蒙赤峰制药厂——年产灰黄霉素260吨,据悉该厂在几年前已获得美国FDA的原料药DMF证书,可以直接出口国际市场;上海新华联制药公司——原来该公司的灰黄霉素原料药原产能在100吨左右,2010年公司将灰黄霉素生产线从上海整体搬迁至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工业开发区内,现年产能已扩大至180吨,位居全国第2位;华北制药集团天星制药公司——该厂的前身为河北承德制药厂,现灰黄霉素产能也有近百吨。
 
  据了解,国内其它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灰黄霉素原料药生产商包括:西安顺义生化技术公司,年产灰黄霉素约50吨;南京MAN化学公司,年产灰黄霉素约40吨;安徽明美生物技术公司,年产灰黄霉素约30吨(注:该公司能生产BP/USP级灰黄霉素原料药,产品直接出口欧美市场);上海SMART化学公司,年产农用级灰黄霉素约80吨。国内其它厂商如江苏江阴、辽宁大连、湖北武汉几家医药化工厂和广西南宁等企业也在生产灰黄霉素,但产量均不大。且由于这些化工企业因没有国家药监部门的生产批文,故只能以化工中间体名义对外销售。
 
  由于我国发酵技术成熟,且产量大、成本低于欧美国家,故目前我国灰黄霉素出口量据全球首位,尤其东南亚的印尼已成为我国灰黄霉素最大出口目的地。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我国对印尼的灰黄霉素年出口量一直保持在70吨左右;对拉美等新兴市场的出口量也在不断增长,对欧美发达国家的出口量亦占很高比例,但我国对欧美国家的出口灰黄霉素主要用于农业用途(如控制番茄霉菌病等),一般说来,欧美国家很少采用我国灰黄霉素原料生产制剂。
 
  出口继续向好
 
  综上所述,灰黄霉素虽然是一只开发上市时间已有半个多世纪的老药,但由于在治疗发病率极高的体癣、头癣和足癣等皮肤真菌感染性疾病上,与酮康唑和特比萘芬等抗真菌新药相比,性价比极高,故至今仍有顽强的生命力。
 
  但有一点必须指出,总体来看,灰黄霉素的出口效益并不理想。据中国医保商会的报告披露,2014年9月,我国出口灰黄霉素原料药均价仅46美元/公斤,而内销价格反而达到每公斤560元人民币,从而形成了“内外销价格倒挂”的现象。但尽管灰黄霉素外销价格低于国内市场售价,不少国内生产商仍乐意将产品出口至海外市场。笔者推测:其主要原因是:一旦能获得国外进口商的青睐和大订单,这些厂家今后将能保持正常开工率,并免于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国内灰黄霉素市场上搏杀。
 
  笔者预测,今后几年,我国灰黄霉素原料药生产仍将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态势,主要原因是,西方灰黄霉素生产商由于在价格上难以与中国竞争,故转而从我国进口灰黄霉素原料药用于农业用途。另外,我国最大抗生素原料药竞争对手印度与日本目前灰黄霉素的产量并不大,故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我国仍稳居全球灰黄霉素第一生产国的地位,其出口市场前景继续看好。
 
  相关>>>
 
  酮康唑:抗真菌老大
 
  皮肤外用药在零售终端市场的产品有几百种,其中抗真菌类药毫无疑问占据着该市场的较大比重;而抗真菌类中,酮康唑系列产品成为其中的代表,占有最大份额。
 
  作为咪唑类抗真菌药物,酮康唑因其毒性相对较大,目前多作为浅表真菌感染或皮肤黏膜念珠菌感染的局部用药。从目前的市场来看,外用酮康唑(乳膏、洗剂)以西安杨森的“金达克宁”占主要份额,其他竞争厂家较多,但从零售抽样数据来看,杨森占有90%份额。
 
  外用复方酮康唑则以昆明滇虹药业的“皮康王”为代表。
 
  2014年2月底,昆明滇虹药业以36亿元人民币的价格被拜耳收购,成为业内一大关注热点。从拜耳的战略角度来说,本次收购是看重滇虹药业“在及TCM领域发展中所取得的成就”,但就滇虹目前收入比例来看:“在滇虹药业的业务板块中,虽然其产品线涉猎的领域很广,但唯一能在行业内位居前列的单品并非其引以为优势的中药,而是一种化学药——复方酮康唑(软膏和头发用洗剂)”。“皮康王”和“康王发用洗剂”这两大当家品种,也一直是响誉多年的全国知名品牌。
 
  复方酮康唑(软膏/乳膏)零售市场上,滇虹药业占到80%以上的份额,其他有一定规模的厂家主要是上海的几家;但在市场上,该产品份额最大的几个厂家分别是:上海宝龙药业(58.24%)、上海新亚(17.61%)、上海朝晖(10.43%),滇虹排第4,仅占6.41%。
 
  在复方酮康唑发用洗剂和酮康唑洗剂零售市场市场上,也是由滇虹和杨森分别占到90%以上的份额。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