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泰博医疗 > 泰博医疗 > 行业新闻 >

医闹调查:打砸医院变少压床散流言等持续抬头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5-27 转至微博:

  医药网5月25日讯 如今,打砸医院、设灵堂等“硬医闹”因会受到处罚而渐渐变少,但持续“维权”、压床、长期“盘踞”医务处、网络散布流言等“软医闹”方式持续抬头。
 
  上月,四川一名主任医师因身心俱疲选择自杀,此前一位患者因不满治疗持续压床9个月,期间对这位医师及同事态度恶劣。专家因压力选择结束生命在业内引起强烈反响,不少医生称对这种“软医闹”感到寒心。
 
  长江商报记者调查发现,这种新形式的医闹让医护人员不堪其扰,部分医院抱着息事宁人的态度赔钱了事,他们期待建立健全相关法规依法解决。
 
  “现在法院非常重视医患纠纷,也有调解程序,调解不成裁判速度也很快。”面对“软医闹”现状,武汉金卫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海夫提醒,医院和患者都应该改变处理纠纷的观念,运用法律途径解决问题,文明化解矛盾。
 
  “软医闹”群像
 
  “软医闹”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存在现状呢?
 
  中国医师协会法律事务部主任邓利强定义了4种“软医闹”的形式:1.每天坐在医院诊室外、对前来就诊的患者讲述诊室内医生的“恶劣行径”;2.不定期给媒体写信、或将不实信息通过自媒体或论坛在网上进行放大;3.不断使用编造出来的信息向医院上级单位举报这家医院院长或医生存在的问题;4.压床不出院。
 
  湖北省卫计委近年也接到不少医院关于如何处理“软医闹”的报告。
 
  4年前,武汉市民王爹爹因头晕到家附近一家三级医院急诊科就诊,经过各种检查,医生发现王爹爹并没有任何器质性病变,便劝他回家好好休息即可。但王爹爹并不认同,强烈要求医生为自己输液,否则就大吵大闹。无奈之下,医生开了少量的维生素C注射液,王爹爹见打了针便心满意足地回家,可没过多久,他便找到了医院医务科,称自己自从在医院打了针以后,回家就开始神经衰弱,头晕难受,并认为一定是医院的针有问题,要求赔偿。
 
  接到投诉后,医院医务科开始进入调查程序,结果发现医院并不存在过错,前后向王爹爹解释了多次他也不满意。“几乎每天都来医院,在医务科大吵大闹,要不就站在急诊科门口叫其他患者赶紧走。”该院医务科工作人员无奈地说。4年间,王爹爹不仅长期堵在医务科门口,还多次到卫生行政部门信访室控告、给媒体打电话,但经相关部门调查医院确实没过错。“你们都是一伙的,骗我们这些老百姓。”这是王爹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5月19日,长江商报记者见到王爹爹仍拎着一个塑料袋在医务科门口徘徊,院方表示,如果王爹爹不相信各种调查结果,可以走司法程序,通过诉讼让法院判定,可王爹爹坚定地说:“鉴定也是假的,我没钱打官司。”
 
  不发生肢体冲突,也不在医院摆设任何东西,靠“赖”也是一些患者惯用的方式。今年68岁的李爹爹去年11月因病住院,术后医生发现他有轻微脑梗塞现象,建议出院后到门诊用药物治疗,不想李拒绝出院,称要在医院把病彻底治好再走,否则就是医院不作为,要求转到神经内科。可医生认为李爹爹并无发病征兆,只需定时服用降压药、不适随诊,但这种治疗方案李并不接受。
 
  无奈之下,医院只好继续让他住院,但出于治疗原则,不能为他打针,只能每日按时提醒他服药。李爹爹占据一张床位,半年来每天只出床位费和护理费。“我们不能去责骂他,相反每天还必须对他笑脸相迎,满足他的要求。”该科护士长说,最后李爹爹看到每天走廊都有加床,自己也不好意思才出院。
 
  “如果你们不解决,我把内容都发到网上去。”面对这种“威胁”,一家专科医院的医务人员表示已经听“麻木”了。现在会用网络的患者也不少,而网络也成了患者“软医闹”的平台。40岁的周女士因打针后出现过敏红疹认为医院存在医疗过错,院方调查后认为,周女士的过敏红疹属于,是个体原因造成,不是医疗程序过错、也不是药品质量问题,但出于人道,医院答应为周女士提供后续的抗过敏免费治疗。
 
  但周女士并不满意,也不提要求,只是告诉院方,她要把这些发布到网络论坛、微博和微信上,并@各大媒体。“遇到这样的患者我们没有办法,她有发布的自由,而一般人不会去调查,认为肯定是医院错了。”这位医务人员说,近几年有了各种“自媒体”后,患者常用这种方式要挟医院,由此需要进行的后续工作太多了,为了医院声誉,还需不停补救。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