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泰博医疗 > 营养学堂 > 办证/疫苗 >

治疗黄疸的最好办法

作者:作者 发布时间:2015-01-21 转至微博:

  新生儿黄疸的症状

  黄疸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分为生理黄疸与病理黄疸,如果是生理黄疸,妈妈就不需要担心,因为是正常现象。但如果发现超过了生理的范围,就必须注意是不是有其他的病变,所以妈妈要特别注意宝宝回家后的肤色变化。

  1、生理性黄疸轻者黄疸先见于面、颈,然后可遍及躯干及四肢,一般稍呈黄色,巩膜可有轻度黄染,但手心足底不黄,2~3日后消退,至第5~6日皮色恢复正常;

  重者黄疸同样先头后足可遍及全身,呕吐物及脑脊液等也能黄染,时间长达1周以上,特别是个别早产儿可持续至第4周,大小便颜色正常,尿中无胆红素。粪色甚浅或灰白、尿色深者提示新生儿肝炎或胆道闭锁。

  2、黄疸部位多见于面、颈、巩膜、躯干及四肢近端一般不过肘膝。黄疸色泽轻者呈浅花色,重者颜色较深,但皮肤红润,黄里透红。生理性黄疸新生儿一般情况好,无贫血,肝脾不肿大,肝功能正常,不发生核黄疸。

  3、病理性黄疸常在出生后24h内出现,持续时间在2周以上,早产儿在3周以上;黄疸在出生后消失复现并进行性加重。重症的黄疸可以合并核黄疸。除此以外,由于发生原因不同,常有引起黄疸的原发病的伴随症状。

  病理性黄疸怎么治疗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指的是黄疸指数超过正常值范围的新生儿黄疸。宝宝出现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就应开始接受治疗了,那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该如何治疗呢?有哪些方法?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下。

  1、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特点:

  新生儿黄疸常在宝宝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持续时间在2周以上,早产儿在3周以上;黄疸在出生后消失复现并进行性加重。黄疸颜色多呈近金黄色,出现的位置可遍布全身,手掌和足底较为明显。重症的黄疸可以合并核黄疸。除此以外,由于发生原因不同,常会有引起黄疸的原发病的伴随症状。

  2、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治疗方法:

  (1)光疗:是安全而疗效显著的方法,可给予24~48小时,必要时重复照射。注意光疗时患病的宝宝应裸体,但要注意保护宝宝的眼睛及生殖器。

  (2)激素疗法:激素疗法可增加肝酶活力,促进葡萄糖醛酸与胆红素结合,并阻止抗原抗体反应,可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也可以口服。

  (3)输血浆或白蛋白:血浆蛋白可与间接胆红素结合(1克白蛋白可结合15毫克胆红素),因而可减少间接胆红素与脑细胞结合,这样可以降低核黄疸的发病率。

  (4)苯巴比妥作为酶诱导剂可激活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加速间接胆红素葡萄糖醛酸化,剂量5毫克/千克体重/天,口服。

  (5)中药治疗:菌陈黄(黄连、黄苓、黄柏、栀子、菌陈、大黄)或称6912的针剂静滴.或菌陈蒿汤口服。

  治疗黄疸的最好办法

  新生儿很容易出现黄疸的现象,有时候宝宝在出院前黄疸值就高,也有的回家几天后才发现,做家长的一定要细心观察,一旦发现不正常的黄疸,必须到医院检查。黄疸一般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种:

  1、生理性黄疸:

  通常新生儿在出生两天后,就可以用肉眼看出皮肤有点黄,在3~5天达到高峰,7~10天多半就会消失,这时的黄疸值一般不超过15mg/dl就属正常范围。

  2、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的原因很多,足月儿与早产儿的标准也不相同,家长如果发现以下情况,就需要引起重视了:

  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发现黄疸,属“早发性黄疸”。

  黄疸值一下子升太高,一天增加5mg/dl以上,这种情况也能会是“溶血型黄疸”。

  持续时间长,如超过两个星期还不消退,就要引起注意了。

  3、对黄疸的治疗,现在普遍使用的是照蓝光的方法。因为宝宝身体中来不及处理的胆红素,经过血液循环达到皮肤,通过照光,能让体内的胆红素转换成其他物质,使得体内不断堆积的胆红素找到另一个出口,黄疸的症状就能改善。

  4、对黄疸儿的照顾:家长在照顾黄疸儿时需要注意,仔细观察宝宝的日常生活,从肤色、身体状况、大便颜色等,而且平常家中不要太暗,尽量让自然光洒下来。坐月子不一定要暗暗的才行,明亮的空间能让心情更好。

  黄疸肝炎能治好吗

  1、病情分析:

  黄疸肝炎就是由于肝炎病毒使肝细胞破坏、肝组织破坏重构、胆小管阻塞,导致血中结合胆红素与非结合胆红素均增高,所引起的皮肤、黏膜和眼球巩膜等部份发黄的症状。通常,血液的胆红素浓度高于2-3mg/dL时,这些部份便会出现肉眼可辨别的颜色。

  2、意见建议:

  黄疸型肝炎的治疗一般有两种治疗方式:第一即西药治疗,第二是中医中药保守治疗。西药治疗效果会更快,只不过西药治疗的副作用比较强。中药是中国的传统疗法,见效比较慢,对身体的康复有很大的好处。

  (1)基础治疗

  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防止交叉及继发感染。可注射丙种球蛋白、口服卡那霉素以控制肠道细菌的生长。

  (2)抗病毒药物应用

  (3)免疫调节剂的应用

  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治疗;胸腺肽治疗;强力宁。

  (4)活跃微循环的药物治疗

  莨菪类药物和小剂量肝素、丹参等,有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