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博医疗-专业的儿科医疗连锁机构
作者:作者 发布时间:2014-11-16 转至微博:
小儿痢疾主要是因为感染病毒引起,是一种传染性强的肠道疾病。小儿痢疾的病原为痢疾杆菌,痢疾杆菌能产生毒素,其进入肠道后,在患儿肠道中借助碱性环境迅速繁殖,并逐步入侵患儿肠粘膜上皮细胞和其固有层,引起结肠的炎症反应,导致发病。 痢疾杆菌,属肠杆菌科志贺菌属。为革兰阴性、需氧、无鞭毛、不能运动、无荚膜、不形成芽孢的杆菌。长约1-3?m;在水中可生存5-9天,食物中可生存10天,对阳光极敏感,经照射30min即死亡;在低温潮湿的地方,可生存几个月,需要在100摄氏度环境下10分钟才能被杀死。在蔬菜、瓜果、食品及被污染的物品上可生存1-2周。采用苯扎溴铵(新洁尔灭)、漂白粉、过氧乙酸、石灰乳、来苏水均可将其杀灭。在37%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应用去氧胆酸盐SS培养基和伊红亚甲蓝培养基可获纯培养。用木糖赖氨酸去氧胆酸盐琼脂培养基阳性率较高。 痢疾杆菌根据菌体O抗原的结构不同,可分为A、B、C、D 4个群,群内又分为47个血清型(包括亚型): A群:志贺痢疾杆菌(Shigella),此群对甘露醇不发酵,无鸟氨酸脱羧酶,与其他各群无血清学联系。此群有1-12个血清型。A群1型为志贺菌,2型为施密次菌(Schmitz),其余为副志贺痢疾杆菌。 B群:福氏痢疾杆菌(Flexner),发酵甘露醇,无鸟氨酸脱羧酶,各型间有交叉凝集。已有13个血清型(包括亚型和变种)。 C群:为鲍痢疾杆菌(Boydii),发酵甘露醇,有鸟氨酸脱羧酶,各型间无交叉凝集。有1-18个血清型。 D群:宋内痢疾杆菌(Sonne),发酵甘露醇,有鸟氨酸脱羧酶,迟缓发酵乳糖。仅有1个血清型。但近年来按其发酵乳糖的能力可分2株,依其产生大肠菌素的能力又可分16个型。 有研究发现,痢疾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逐渐增高。因此,家长需明确孩子患痢疾的原因,并选择合适的抗菌药进行治疗,才能达到好的疗效。 小儿痢疾又称细菌性痢疾,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痢疾发病急,患儿症状重,而慢性痢疾病程超过两个月,常因营养不良引起。小儿痢疾的潜伏期从数小时至8天不等,大多数为1-3天。 1、急性细菌性痢疾: 典型痢疾:患儿起病急,发热,体温为低热或高热,腹泻频繁,每天约大便10-30次,粪便带黏液及脓血。患儿有恶心、呕吐和阵发性腹痛症状。压迫患儿腹部会有痛感。有时左下腹可触及痉挛的乙状结肠肠管。肠鸣音亢进。便后有里急后重下坠感。患儿全身乏力,食欲减退。婴幼儿有时可有高热惊厥。多数急性痢疾患儿经合理治疗,可于数天内逐渐减轻而痊愈,预后良好。年长儿童大便很快成形,婴幼儿可持续数天稀便,这与婴幼儿肠道功能恢复较慢有关。 非典型痢疾:患儿不发热或只有微热,也无中毒症状,轻度腹泻,稀便、粪便内只有黏液而无脓血。只有粪便培养阳性才能确诊。在流行时,这类病例数可能超过典型病例数。因其经过类似一般肠炎,易被忽视,常成为痢疾的传播者。 2、慢性细菌性痢疾: 病程超过2周称迁延性痢疾,超过2个月则称慢性痢疾。其发生原因主要是因患儿体质瘦弱、有营养不良、佝偻病或贫血等合并症,或因这类病儿未得到合理治疗所造成。因病程日久,渐消瘦,粪便含大量黏液、不一定带脓血,或黏液便与脓血便交替出现。粪便仍可培养出痢疾杆菌,但阳性率显著低于急性痢疾。慢性痢疾患儿如合并严重营养不良,往往容易发生一些危象。病儿可因发生电解质紊乱(低钠、低钾、低钙),严重心肌损害而意外死亡。这类病儿在我国已很少见到,而在其他发展中国家经常见到。在慢性痢疾过程中有时症状突然加重,呈急性发作的表现。 由于其病症不明显,家长需要特别注意小儿慢性痢疾的症状,以免耽误病情,造成严重后果。 由于小儿痢疾是由于感染痢疾杆菌引起的,因此小儿痢疾主要以配合抗菌药治疗为主。 1、急性细菌性痢疾:重点在于控制感染、做好液体疗法及对症治疗。可采用以下疗法: 抗菌疗法:自磺胺药及抗生素广泛应用以来,痢疾杆菌的耐药率逐年增加。该菌对磺胺类药、氯霉素、四环素、链霉素、呋喃唑酮(痢特灵)及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等多数已耐药(参见病原学)。 液体疗法:按患儿脱水程度,及时补充体液。 对症治疗:若患儿发热38.5℃以上给予阿司匹林或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治疗。若患儿呕吐则给多潘立酮(吗丁啉)口服,0.3mg/(kg・次)。若患儿腹痛,轻者给颠茄或山莨菪碱(654-2)口服,重者给予山莨菪碱(654-2)肌注,1mg/(kg・次)。 一般疗法及饮食管理:患儿应卧床休息,因地制宜地进行胃肠道清毒、隔离。患儿应继续饮食,原来吃过的东西均能吃,呕吐严重者,可短时禁食给予静脉输液。 2、迁延与慢性痢疾可采用以下治疗方法: 液体疗法:痢疾腹泻迁延不愈常合并营养不良,伴有低钠、低钾,多呈低渗脱水,因此,要做血生化测定,根据水、电解质紊乱性质补液。 抗菌疗法:同急性痢疾,最好能培养出致病菌,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抗生素,切忌盲目滥用抗生素,否则会造成肠道菌群紊乱,微生态失衡,反促使腹泻迁延不愈。 微生态疗法:此类病儿多伴有肠道菌群紊乱与微生态失衡,补充双歧杆菌或乳酸杆菌等微生态制剂有助于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重建肠道的天然屏障促使疾病的康复。但要注意制剂的质量,没有足够数量的活菌制剂是无效的。 营养疗法:迁延与慢性痢疾常有营养障碍,因此禁食是有害的。通过合理的饮食治疗,使患儿在较短时间内改善营养状况是疾病得以恢复的关键,要尽力供给热量。蛋白质的补充有助于水肿的消退、抗体的形成以及病灶的愈合。一般应不少于3g/(kg・d),逐步提高到4.5-5g/(kg・d)。另外应提供多种维生素与微量元素。必要时给予静脉营养,输血或血浆。 对于痢疾患儿,家长应先带孩子到医院诊查,了解病情后再咨询医生意见,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小儿肠胃功能较差,当患上痢疾后肠道功能受损严重,此时更加需要注重饮食调理。痢疾患儿的饮食应易消化、少刺激,家长还需要及时为患儿补充水分和营养。 若孩子患急性痢疾,病发期家长应给予患儿流质食物,每2-3小时吃一次,宜选用米汤、藕粉、马蹄粉、蛋汤、菜汤及含大量维生素C的鲜果汁等食物。腹泻严重或出汗较多者,可饮一些盐开水或食盐苏打水饮料(食盐与苏打的比例为2:1),或加点糖,随时饮用,以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的丧失。若病情严重或呕吐剧烈,应给予适当静脉补液。 到了好转期,患儿大便次数减少,粪便中已无脓血,可采用无渣少油和富于营养的半流质饮食,如大米粥、细面条等,烤面包、馒头、蛋糕、炒糊米汤、瘦肉汤和浓茶等对腹泻有收敛作用。酸牛奶不仅营养丰富,且因其含乳酸,能抑制肠道有害细菌的生长和收敛伤口,故可食用。此时,甜食、豆类或豆制品、牛奶、汽水等仍应避免进食。 恢复期的患儿,大便次数和性质已接近正常,饮食上宜选用少油少渣软饭菜,如鸡蛋、嫩瘦肉、面条、肉粥和含纤维素少的蔬菜等,也宜吃生苹果泥,因苹果含有果胶,具有解毒、杀菌和止血的作用。 推荐几款治疗小儿痢疾的食疗方: 1、马齿苋煲粥:马齿苋100-120克,粳米50-100克,食盐少许。先将马齿苋洗净,切成小段,加粳米煮粥,服时加食盐少许调味。马齿苋有抑菌作用。 2、绿茶饮:小儿则减为10-15克。茶叶对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 3、山楂茶:取山楂30克、茶6克,用水煎服。 家长需要注意,尽管需要为痢疾患儿补充营养,但一些高蛋白高营养的食物,例如牛奶、鸡蛋等,痢疾患儿消化功能减弱无法消化这些食物,进食后只会加重病情。因此,这类食物在恢复期前不能给孩子吃。 由于痢疾属于肠道传染病,临床上一般采用粪便检查法和血常规来确诊病情。除此之外,小儿痢疾还可以通过结肠镜和X线检查等检查确诊,这些检查一般用于慢性痢疾。 1、粪便检查:可以进行粪便常规、粪便培养和粪便细菌抗原检测、粪便镜检等检查。 粪便常规:外观黏液便及脓血便,镜下见较多红、白细胞,以及吞噬细胞。 粪便培养:约70%以上可培养出致病菌。应在应用抗生素之前取粪便的脓血部分做培养。作培养时要采取新鲜脓血便,最好在床边即接种培养,若不能即时做,可将标本放入缓冲甘油盐水液中保存,尽快送细菌室培养。在用抗菌药治疗前采集粪便标本,可提高培养阳性率。阳性者做药物敏感试验。 粪便镜检:每一高倍镜视野脓细胞>15个并见有红细胞,门诊即可诊断菌痢并填报传染病卡片。 粪便细菌抗原检测:采用荧光抗体染色法、免疫荧光表菌球法、乳胶凝集试验,协同凝集试验、PCR直接检测法等,是具有快速、敏感、简便的诊断方法。 2、血常规检查:小儿患急性痢疾时,体内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显著增高;而患慢性痢疾时则时常有轻度贫血。 3、PCR快速诊断:最近已研制出PCR快速诊断法,但需集中多份标本一起检查,尚不能广泛用于临床。 同时,家长可以自行检查孩子身体,若发现孩子在夏秋季节出现腹泻,伴有发热,粪便带粘液或脓血;又或者孩子曾接触过痢疾患者,都应考虑为孩子患痢疾。 急性痢疾发病急病症重,给小儿带来极大痛苦;而慢性痢疾病程长,病情反复,也严重影响孩子身体健康。为了避免孩子受到疾病困扰,家长应做好小儿痢疾的预防工作。 细菌性痢疾是小儿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患儿常通过粪口传播染病,即进食了带有痢疾杆菌的粪便污染的食物或饮料而引起的。因此,为预防细菌性痢疾的发生必须注意饮食卫生。家长需注意给孩子准备的食物必须保证新鲜,不让孩子吃变质、腐烂、过夜的食物,存放在冰箱的熟食和生食不能过久,熟食应再次加热。生吃的食品及水果要清洗干净,最好再用开水洗烫。 不要让孩子随意进食路边摊档的小吃和饮料,这些食物裸露在充满灰尘和细菌的环境下,极不卫生,进食后容易导致孩子感染病毒。若孩子喜欢吃冷饮,家长可以选择有品牌保障的产品给孩子食用。 警惕病从口入。孩子的手常常四处摸,上面沾满细菌,家长应教育孩子勤洗手。在预防肠道传染病方面,手的清洁卫生应该重视。由手将病菌带入口内也是孩子得痢疾的主要途径。因此,便后饭前要彻底清洗双手,并督促孩子改掉吃手指的不良习惯。 注意让孩子和痢疾病人隔离。有些孩子得痢疾是由家里人传染的。有时大人得了痢疾,症状比较轻,仅有腹泻,没有注意大便的性状,未能及早发现,往往成为传染的来源。还须注意对痢疾患儿的粪便消毒,患儿大便后家长要用1%漂白粉溶液或沸水消毒便池,不能让孩子随地大小便。 疫苗接种是预防疾病的最有效方法,但由于痢疾杆菌种类过多,目前仍无法研制出有效的痢疾疫苗。因此,家长应上述预防工作,才能有效避免孩子感染痢疾。
关键词:
|